川射干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说文解字第54课荨麻疹和荨麻 [复制链接]

1#

接着说文解字,这是这套课程的第54课,请注意:这是套连续课程,不免就会遇到生僻字,这些生僻字解说起来意义并不大,但课程的连续性要保证。今天解说的,仍然是《说文解字》字序的“艸”部汉字中的六个字,分别如下:

(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)

1、上艹下睆溊(这个字不在GBK字库,不是常用字,为了照顾某些系统的上屏,所以这样处理)。读作huān或者guān。这里标了两个音,是因为大部分字书上,这个字的读音并不统一,但各自都只认这一个音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溊,夫蓠也,从艸,睆声,胡官切。”如果是读若晥,那么它该读huàn,四声,但后面的胡官切,又读作一声。《集韵》里又标明为“古丸切,平桓见。元部”因此,又读作guān。但不管读作什么,《说文》也好,《集韵》也罢,它的意思是统一的,是一种水边的植物,或者就是“夫蓠”(《说文》前面已经讲过蓠字,是糜芜,样子可以回看46课)或者就是“蒲类”(《集韵》),就是蒲草类的植物,这个52课也有上图,这里不再列图。好在这个字十分冷僻,用到的时候极少,读音字义,我们暂且都可以“不求甚解”了。它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溊的小篆写法)

2、蒚。读作lì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蒚,夫蓠上也。从艸,鬲声”。夫蓠的上部是什么呢?《尔雅.释草》给的解释更详细些:“莞,苻蓠;其上,蒚。”郭璞作注说,“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;蒚,谓其头苔首也。今江东谓之苻蓠。西方亦名蒲,中茎为蒚,用之为席。”就是蒲中部抽穗长出来的苔。《玉篇.艸部》给了更详细的解释:“蒚,蒲蒚,谓今蒲头有台,台上有重台,中出黄,即蒲黄。”它的样子如图:

(蒲黄)

蒲黄,也是中药,它的药用功效止血,化瘀,通淋。此外,蒚在《玉篇.艸部》中又称:“蒚,山蒿也。”显然,蒚还指山蒿,它的样子如图:

(山蒿)

《尔雅.释草》中又有解释称:“蒚,山蒜”《本草纲目.菜部.蒜》引《蜀本草》:“小蒜,野生,处处有之。小者一名薍,一名蒚”就是蒚还指山蒜。它的样子如图:

(山蒜)

在艸类植物中,山蒜是未被证明有药用价值的少数植物。蒚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蒚的小篆写法)

3、苢。读作yǐ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芣苢。一名馬舄。其實如李,令人宜子。从艸以聲。《周書》所說。”所谓的芣苢,其实就是车前草,它的样子如图:

(车前草)

车前草,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须根多数,名字也很多,比如当道、马舄,牛遗、牛舌草、  车轮菜、地衣、蛤蟆衣等等,荒地或路旁常见。车前草分布几乎遍及全国,它的嫩叶可食,有些地区也用它作饲料。

关于车前草,还有一个故事:据传汉代名将马武,有一次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,由于地形生疏吃了败仗,全军被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。当时正值盛夏天气,又恰逢天旱无雨,士兵和战马都因缺水而得了“尿血症”,情形焦急万分。当时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,他偶然发现有三匹患尿血的马竟然不治而愈了,寻找原因,他发现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这匹马吃光了。为证实这些草的效果,张勇也亲自试服,竟然也有效。于是他就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马武。马武大喜,问这种草生在何处?张勇用手指了指说:“就在大车前面。”马武笑曰:“真天助我也,好个车前草!”于是当即下令全军吃这种草,大军服后,果然治愈了“尿血症”。于是,“车前草”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。

现在已经知道,车前草的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,能利尿、清热、止咳的作用。苢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苢的小篆写法)

4、蕁(荨)。读作tán或者qián、xún,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只给了第一个音,给的解释是:“莐藩也。从艸尋聲。”《广韵》给的读音是tán。《尔雅·释草》里说:“荨,莐藩。”《疏》里注解:“知母也。”所谓的荨,其实就是知母草。它的样子如图:

(知母草)

知母草的名字也很多,如连母、货母、地参、水参(水须、水浚)、藩、苦心、心草,可以入药,气味苦、寒、无毒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状茎,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,花茎自叶丛中长出,圆柱形直立,总状花絮,成簇,生在顶部成穗状;花粉红色,淡紫色至白色;果实长椭圆形,内有多数黑色种子,花果期6-9月,中药店里的知母是知母草的干燥根茎。

另外,它还读作qián。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“荨麻”,茎叶有毛,皮肤接触时会引起刺痛。茎皮纤维,可做纺织原料。荨麻的样子如图:

(荨麻)

它的第三个读音是xún,我们平常这样读,应当只用于口语专用词,就是“荨麻疹”。《本草纲目.草部.荨麻》里说:“荨麻,荨音寻。时珍曰:川、黔诸处甚多。其茎有刺,高二三尺,叶似花桑,或青或紫,背紫者入药,上有毛芒可畏,触人如蜂虿蜇蠢,以人溺濯之即解。”

我们得出整理一下:荨在做知母草这个意项时,读作xún;荨在特指“荨麻”这种植物时,“荨”读作qián,在口语读“荨麻疹”时,读作xún。荨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荨的小篆写法)

5、(上艹下毄),GBK字库无此字。读作jī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“艸也,从艸毄声”。线索很少,就是一种草。我们没有线索猜想,只能待考。它的小篆写法是:

(lt;上艹下毄gt;的小篆写法)

6、蓲。这个字读音多,有四个读音,分别是qiū,ōu,xū,fū。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只标了第一个音,给的解释是“蓲,艸也,从艸,區声”。这个读音,《广韵》载:“去鸠切,平尤溪”,《尔雅.释草》载“菼,薍”。郭璞给的注解:“似苇而小,实中,江东呼为乌蓲。”就是初生的芦苇,样子如图:

(初生的芦苇)

第二个音,读作ōu,读音出自《广韵》:“乌侯切,平侯影”字义有两个:(1)同“藲”,即刺榆。《山海经.海内南经》:“其实如欒,其木如蓲”样子如图:

(刺榆)

第三个音,读作xū。读音出自《集韵.虞韵》:“匈于切”解释是:“蓲,煦也”。就是温暖的意思。第四个音,读作fū。读音也出自《集韵》,“芳无切”解释是:“蓲萮,华貌”意思就是花盛开的样子。蓲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蓲的小篆写法)

今天讲的六个汉字,生僻字多,实用价值亦不大,在篆刻时这些字出现的机率也不大。只用记得这些字分别对应的读音和相应的植物就可以了。

(之54,部分图片源自网络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